您的位置: 首页 ››  养老服务 ››  病药健康

医学知识科普—什么是帕金森病

发布时间:2023-03-15 17:38:11    浏览次数:1430次

什么是帕金森病

医学知识科普

帕金森又名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为主要特征,我国65岁人群患病率为1700/10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男性稍高于女性。

主要症状

1、静止性震颤:表现为静止时手、头或者嘴不自主的震颤或抖动,紧张时加剧,入睡后消失。

2、肌强直:表现为头部前倾,躯干俯屈,肘关节屈曲,被动运动关节时阻力增高。

3、运动迟缓:动作缓慢笨拙,早期手指精细动作如解或扣纽扣、系鞋带等动作缓慢,随意运动减少,面容呆板,写字越来越小等。

4、姿势平衡障碍:起步、转弯时步态障碍明显,有时行走中全身僵住,不能动弹,慌张或前冲步态。

同时帕金森也会出现一些非运动症状:

1、感觉障碍:嗅觉减退、肢体麻木、疼痛;

2、睡眠障碍;

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便秘、多汗体位性低血压;

4、精神障碍:抑郁、焦虑、认知减退甚至痴呆等。

如果出现以上症状的一种或几种提示可能存在帕金森病,建议前往正规医院的神经内科就诊,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关于帕金森病的三大疑问

1、帕金森病会影响寿命吗?

帕金森病目前无法根治,还有可能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甚至致残。但帕金森病本身不是一种致命性的疾病,一般不会影响寿命,但在疾病晚期往往会因为不正确的护理方式导致一些并发症的出现,像是卧床之后肺内感染、褥疮、窒息等,而这些并发症有些往往是会有生命危险的。

2、帕金森病需要终生服药吗?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病变,需要长期治疗来改善症状,可以根据突出个体化治疗为原则,根据病人的严重程度、年龄、症状类型,不良反应和药物价格、经济承受能力等选择药物,在帕金森治疗过程中以症状改善和能够自理生活为基准。帕金森病需长期、终生服药以控制症状 。病情平稳时可在医生指导下减少药物剂量或换用其他副作用小的药物,但不应停药,尤其服用左旋多巴不能突然停药。

3、如何预防帕金森病?

尽量减少直接接触有毒化学物质;适当参与脑力劳动和体力活动;老年人要定期体检,如发现有手抖、动作迟缓等帕金森征兆时,及时就医、尽早治疗;老年人如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疾病,应积极治疗右下肢完全抬离地面,可慢跑,行走、跑步时甩臂自如,诉下午行走时右下肢不如早晨自如,建议中午美多芭加量至187.5mg,继续观察病情变化。

世界帕金森病日

每年的4月11日“世界帕金森病日”。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人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帕金森病除了手抖、肌肉强直、活动缓慢等“看得见”的症状,还有常常被人们忽略的“看不见”的症状,如抑郁、睡眠障碍、记忆减退等。

看不见的”症状往往会先于“看得见的”症状出现,并贯穿疾病始终,影响治疗效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生活能力。

帕金森病症状复杂,不少患者早期诊断困难,需定期复诊及时修正诊断,另一方面确诊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运动波动、异动症、幻觉、冲动控制障碍等多种复杂问题,处理不当有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虽然现阶段帕金森病有很多治疗方法,但仍无法阻止疾病进展,并且疾病会持续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所以,患者正确认识治疗方案,并积极配合,可持续改善生活质量,有助于疾病的恢复,我们也相信,克服帕金森病指日可待


今日热门